1月14日,我国2020年外贸“成绩单”出炉,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0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比2019年增长1.9%。其中,出口17.93万亿元,增长4%;进口14.23万亿元,下降0.7%;贸易顺差3.7万亿元,增长27.4%。
“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外贸进出口明显好于预期,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1月1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贸易遭受严重冲击,我国外贸发展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了快速回稳、持续向好,展现了强大的韧性和综合竞争力。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表示,下一阶段,考虑到海外在疫情好转和新冠肺炎疫苗逐步普及的背景下需求共振复苏,外需对出口有一定支撑。我国得益于疫情有效控制后的经济稳定恢复,加速了部分行业全球出口份额的提升,预计2021年出口高景气将持续,同时国内经济持续向好,进口景气也将持续。
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
“202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明显好于预期,既实现了稳定增长,也实现了质量提升。”李魁文表示。
数据显示,我国外贸进出口从2020年6月起连续7个月实现正增长,2020年全年进出口、出口总值双双创历史新高,国际市场份额也创历史最好纪录,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另外,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和各国已公布的数据,2020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出口、进口国际市场份额分别达12.8%、14.2%、11.5%,均创历史新高。
出口方面,防疫物资和“宅经济”产品推动了出口较快增长。李魁文介绍称,全球对防疫物资和“宅经济”产品的需求大增,我国出口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医疗器械、药品合计增长了31%,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9个百分点。我国出口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家用电器合计增长了22.1%,拉动整体出口增长1.3个百分点。这些出口商品既保障了全球防疫物资的需要,也满足了世界人民在疫情期间的居家工作和消费需求。
此外,我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为扩大进口提供了有力支撑。李魁文表示,在疫情影响下,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加明显,进口需求稳定。2020年,我国原油、金属矿砂等资源型产品进口量分别增长了7.3%和7%,粮食、肉类等农产品进口量分别增长了28%和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