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栏目导航 MUNE BAR

切实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浏览: 发表时间:2021-05-21 00:00:00

5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会议强调,一要多措并举加强供需双向调节;二要加强市场监管;三要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和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这是继4月8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会议提出要“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5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市场变化,做好市场调节,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后,重要会议再提做好大宗商品稳价工作。


如何理解本轮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有哪些长短期政策可以更好应对价格上涨压力?下一步政策将何去何从?围绕上述问题,《金融时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对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建言献策。


影响整体可控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基础


这一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缘于多重因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与国际因素息息相关。”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国常会指出,受国际传导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品种价格连创新高。此外,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全球流动性宽松以及市场预期等。


对于下一步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多数受访专家认为,从整体看,大宗商品价格不具备长期上涨的基础。


“我国工业体量庞大,部分大宗商品海外采购量也非常大,相关商品价格上涨对PPI影响非常直接。但我国具有充足的宏观政策调控空间和强大的国内市场潜力,制造业门类齐全、产能充沛、供给充裕,市场自我调整的适应性较强,有关部门也已在采取措施加强保供稳价工作,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制造业影响总体可控。”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此前表示。


但业内专家也表示,尽管整体趋势可控,但不能放任价格上涨。在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看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正是4月份PPI超预期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因此4月份PPI上涨中翘尾因素明显。”他表示,“但同时,另一个原因是原油、有色、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较多。一方面,美联储无视美国通胀上升压力,继续维持当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市场通胀预期再度攀升;另一方面,国内的碳中和政策导致产能存在缺口,加上国内经济复苏基建投资需求较强,支撑了对大宗商品的进口需求。”


李湛分析认为,虽然大宗商品进口数量环比增速有所回落,但进口数量同比增速并未出现明显回落,说明国内对大宗商品的需求依然较强,一段时间内,在碳中和政策下,国内产能供应出现缺口,对大宗商品进口需求有较强支撑。

谢亚轩也对记者强调,近日召开的重要会议都关注到大宗商品价格,说明国务院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要关注商品价格上涨背后的供求因素以及价格形成机制背后的复杂性,并加以应对。”谢亚轩说。


网站首页     |     关于泰股     |     业务范围     |     社会责任     |     新闻中心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2012-2022  泰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粤ICP备12088656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