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成绩单”。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32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7%,比一季度回落5.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3%,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二季度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
专家普遍认为,上半年经济数据表明,我国经济依旧保持在稳定恢复区间。这一来之不易的成绩得益于疫情发生后各地各部门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纾困措施,保市场主体、保供应链。同时,宏观政策保持稳健适度,精准支持了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为高质量发展赢得空间和信心。
谈及下半年经济走势,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唐建伟表示,受2020年基数影响,预计今年全年经济走势将前高后稳。预计下阶段经济增长将呈现四个特征:一是从疫后经济快速恢复向平稳增长过渡;二是近两年经济复合平均增速逐渐加快;三是经济增长结构调整改善;四是宏观调控政策能够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增多
分季度看,二季度经济两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有所提升,经济持续恢复,其中结构优化调整、创新动能增强等亮点值得关注。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经济结构调整优化集中表现在产业支撑得到加强,消费拉动作用增强,短板领域投资较快增长等方面。具体来看,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比一季度提高2.1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9%,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7%,高于资本形成总额42.5个百分点。
新市场主体较快增长,新产业新产品以及新业态新模式成长壮大。根据统计局基本单位名录库统计,6月末,法人单位数首次突破3000万个,同比增长16.6%。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长13.2%,比一季度加快了0.9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的产量同比都保持较快增长。
伴随经济稳定恢复,企业质量效益总体提升,民生保障持续改善。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比上年同期下降0.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9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5%;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实际增长12%,两年平均增长5.2%,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