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栏目导航 MUNE BAR

十年辉煌巨变 金融业迈出高质量发展新步伐

浏览: 发表时间:2022-03-09 00:0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金融业保持快速发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金融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目前,我国金融业已形成了覆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领域,种类齐全、竞争充分的金融机构体系。2021年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381.95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344.76万亿元;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12.3万亿元;保险业机构总资产为24.89万亿元。而在2011年底,我国银行业机构资产总额仅为113.3万亿元。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伴随着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我国金融市场更趋成熟,逐步建立了功能相互补充、交易场所多层次、交易产品多样化的金融市场体系,配置资源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持续增强。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21年全球银行1000强中,中国有144家银行上榜,一级资本总规模合计2.96万亿美元。与此同时,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也快速发展,规模稳步提升,均居全球第二位。截至2021年末,沪深两市全年成交额达258.0万亿元,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达133.5万亿元。


  回顾这10年,我国金融改革发展成果丰硕,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服务普惠性增强,金融改革开放稳步推进,金融监管体制进一步完善,金融业正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注入强劲动能。


  回归本源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面临着加快转型发展的艰巨任务,加力服务实体经济成为金融改革发展的主线。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业坚持回归本源,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小微企业、“三农”、新兴产业、绿色环保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满足市场主体合理有效的融资需求,促进国民经济转型调整、良性循环发展。2021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银行保险机构新增债券投资7.7万亿元。截至2021年末,全年新增制造业贷款1.67万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31.8%;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一位。


  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民营、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近年来,金融业坚持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几家抬”合力,信贷、债权、股权“三支箭”齐发,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呈现“量增、面扩、价降”的良好趋势。疫情防控期间,人民银行根据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发展阶段,分层次有梯度地运用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指导金融机构提升小微企业融资效率。2022年1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9.7万亿元,同比增长25.8%;普惠小微授信户数增至4813万户,同比增长45.5%。2021年,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4.93%,比2020年全年水平下降22个基点。


  脱贫攻坚战无疑是这十年来金融改革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打响了脱贫攻坚战。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金融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脱贫攻坚战以来,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发放9.2万亿元,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7100多亿元,扶贫再贷款累计发放6688亿元。


  随着普惠金融深入推进,我国基础金融服务已基本实现全覆盖。截至2020年末,全国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达97.13%,支付服务村级行政区覆盖率达99.31%,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目前大病保险已覆盖12.2亿城乡居民,农业保险为1.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4.7万亿元。


网站首页     |     关于泰股     |     业务范围     |     社会责任     |     新闻中心     |     在线留言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2012-2022  泰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粤ICP备12088656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